|
|
急性宮頸炎的病因 急性宮頸炎過去少見,主要見于感染性流產、產褥期感染、宮頸損傷和陰道異物并發感染,病原體為葡萄球菌、鏈球菌、腸球菌等一般化膿性細菌。近年來隨著性傳播疾病的增加,急性宮頸炎已成為常見疾病。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急性宮頸炎為粘液膿性宮頸炎,其特點是于宮頸管或宮頸管棉拭子標本上肉眼見到膿性或粘液膿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宮頸管時,容易誘發宮頸管內出血。粘液膿性宮頸炎的病原體主要為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但部分MPC的病原體不清。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均感染宮頸管柱狀上皮,沿粘膜面擴散引起淺層感染,病變以宮頸管明顯。除宮頸管柱狀上皮外,淋病奈瑟菌還常侵襲尿道移行上皮、尿道旁腺及前庭大腺。葡萄球菌,鏈球菌更易累及宮頸淋巴管,侵入宮頸間質深部。
急性宮頸炎的病理 肉眼見宮頸紅腫,宮頸管粘膜充血、水腫,膿性分泌物可經宮頸外口流出。鏡下見血管充血,宮頸粘膜及粘膜下組織、腺體周圍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腺腔內可見膿性分泌物。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婦科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診斷急性宮頸炎并不難。病人的主要癥狀是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并混有血絲。陰道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外陰瘙癢及灼熱感,常伴有腰酸背痛及下腹部墜痛,也可能出現經間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癥狀。此外,常有泌尿道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有的病人還表現為性交痛,還可有輕度體溫升高。
急性宮頸炎的治療,主要針對病原體,以全身給藥為主,給口服抗生素或靜脈滴注。對于單純性淋菌性宮頸炎主張大劑量,單次給藥。常用的藥物有三代頭孢及青霉素靜點。治療衣原體藥物有四環素、紅霉素等。
慢性宮頸炎病因多由急性宮頸炎未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轉變而來,主要病原體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及厭氧菌,因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宮頸后,病原體侵入而引起感染。
總之,急性炎癥需積極治療,避免治療不徹底漸變成慢性宮頸炎。此外,用何種抗生素需視查出的病原體而決定。
(責任編輯:admin)
[下一篇:慢性宮頸炎的護理事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