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童貞不是我們“獻出”的一件禮物,而是我們自尊與身體的完整一致,我們選擇的自由。只有當女人真正了解和尊重自己的身體,只有當男人真正懂得貞潔存于內心,處女膜幽靈才不會成為心靈的桎梏。
處女膜為何而生?
我們的身體,每一部分都是上帝的精心杰作,其構造功能總是無與倫比的精密和巧妙。那么,處女膜有什么功能?為什么沒有“處男膜”?難道真的是上帝以此要求女性的貞潔嗎?
人類學家經過多年研究,提出了兩種理論:
保護學說:少女的陰道壁比較薄,卵巢發育尚未成熟,處女膜對阻擋病菌入侵,保護內生殖系統、維護生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性選擇說:處女膜的功能在于選擇男性中的強者,使優良的精子進入陰道受孕,具有重要的進化意義。在遠古洪荒年代,人類性結合的隨意性很大,而處女膜的存在,可以防止性功能低下的男人對女性的侵占。性功能與體力之間有一定的關聯,體力弱者性功能通常也比較低下。處女膜形成一道檢驗關卡,破“關”者入,才可以給后代留下自己的基因。
處女膜修補術——做?還是不做?
盡管破碎的心無法修補,但破裂的處女膜卻可以。處女膜修補只是一例很簡單的外科小手術:利用殘存的處女膜,進行手術縫合,使它盡量恢復到破裂前的狀態。因外物撞擊、運動撕裂或少數幾次性生活造成的破裂很容易修復。但若經多次性生活,復原比較困難。
處女膜修補術百分之百是處女膜文化的產物。在17、18世紀的歐洲,女人一律貼上兩類標簽:“淑女”或“妓女”。區別也很簡單:初婚前處女膜是否完整。那時醫學沒有現在這樣進步,但女人們同樣有辦法,比如新婚之夜藏一個雞心上陣。
經過多年性解放運動,處女膜意識早已淡化以至幾乎無形。現代女性更關心的是:什么時候開始,和什么人開始。歐美的性整容科學比國內發達許多,但并沒有處女膜整形一項。
也許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童貞“這個概念:童貞不是我們能“失去”或“獻給”某人的東西,不是那一層膜或幾滴血,而是意味著我們的自尊和身體的完整,我們選擇的自由。當從這種自尊的感情出發,進行嚴肅而慎重的選擇時,對每一個新的戀人,甚至和同一個戀人,在生活的每個新的時期,我們都是童貞者。
也許只有當女人們真正認識了自己的身體,當男人們真正懂得貞潔存于內心中而不是那層薄薄的膜上的時候,我們才能擺脫處女膜幽靈對心靈的桎梏。
案例一: 拋棄痛苦記憶走向新生
19歲的婷婷來自四川雅安。幾個月前,一場猝不及防的強暴事件,將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尊嚴全部抹煞。記憶像夜那樣黑,而她的眼淚早已流干。絕望和曾經有過的希望一樣,不斷叩問著這個年輕的生命:今后漫長的歲月令她滿懷憧憬,但她該如何面對?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她懷揣著一線希望,坐車來到寧波。手術臺上的30多分鐘,有如千年般漫長。終于,醫生拍拍她的背說:“好了,你又是以前的那個你了。”她淚流滿面地走了出來,深深地向醫生道謝。她說,她要徹底拋棄不堪回首的過去,從此走進新的生活,永不回頭。(責任編輯:admin)
[下一篇: 性生活兩年了可修復處女膜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