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是所有的排尿頻繁都叫“尿頻”
喝水跑廁所這是必然的,但為什么會跑得這么頻呢?
不管是我們的周圍,還是網上的留言,都能看到被“尿頻”困擾的人不在少數,經常是喝完一杯水,還不到半小時就要去廁所,有時候甚至連著去兩次、三次,這時肯定有人懷疑自己,腎有毛病吧!
若是小編告訴你,不是所有的排尿頻繁都叫“尿頻”,你信嗎?
尿多少次算“頻”?
正常人一般一天之內排尿6~8次是比較正常的,如果排尿次數經常明顯增多,就可以定義為尿頻。晚上起夜1~2次是比較正常的,如果經常超過兩次,就可以定義為夜尿增多。如果剛喝完水,1小時左右后會達到一個排尿的高峰,一般每次正常的尿量大約是400毫升左右。
估計有些人要坐不住了,一天尿8次,貌似挺容易“超標”的,喝完水1小時左右去廁所,好像有時候10-20分鐘就去了。于是,很多人都會采取少喝水的方式來減少小便次數,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在排除病理原因的前提下,所謂的“尿頻”患者多是因過分補水所致。我們的身體時刻都在維持水分的平衡,水多的時候就調節為多排一些,水少了就少排一些,所以喝水之后跑廁所快慢,并不能成為判斷一個人腎功能是否正常的信號。
尿頻,為哪般?
對于腎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而言,在體內水分充足的情況下,還會尿頻,只能解釋為病理因素了。
也許是泌尿系統感染
炎癥刺激了膀胱粘膜后,往往在有很少的小便時也會產生尿意,但這種頻繁的尿意感并非壞事,可以通過頻繁的小便將部分細菌“趕出”膀胱。
得了泌尿系感染,除了發病初期的尿頻和一些不適感,隨著病程的加重還會伴有尿急和尿痛,嚴重的患者還可能有血尿。
[下一篇:玉林該硬的時候不硬,那就很尷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