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肛門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發生于肛門及肛周皮膚粘膜交界處的疣狀贅生物,屬性傳播疾病,常因接觸帶病毒的物器或性接觸感染所至。肛門尖銳濕疣生長速度快,易于復發。其復發的內在原因是患者機體細胞免疫功能降低,外在原因可能與創面不透氣、潮濕、易感染以及在行走和活動時容易受到摩擦損傷有關。中醫稱“肛門臊疣”,多由于濕熱邪毒下注肛門皮膚粘膜,蘊久成毒而生。西醫認為是由一種核酸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與機體的免疫缺陷有關。近年來研究還表明HPV感染與肛門直腸腫瘤發生、發展的關系極為密切。
診斷依據:
根據其病史、臨床表現、體征以及醋酸白實驗而明確診斷。全部病例均經病理檢查證實。
臨床表現為:肛門HPV感染的自覺癥狀多不明顯,有時可感肛周灼痛、瘙癢及壓迫感等,肛門周圍尖銳濕疣初發時可見少數微小淡紅色丘疹,漸增大、增多,傾向融合或互相重迭,呈大小不等的菜花狀、乳頭狀、蕈狀或鵝冠狀增殖,性質柔軟,部分皮損根部可有蒂。因分泌物浸潤表面可呈白色、污灰色、紅色或有出血表現,顆粒間積有膿液、發出惡臭味。由于局部搔抓、摩擦,可使疣體破損、表面糜爛而出現滲液、出血和繼發感染,同時疣體的增長尤為明顯。
中西醫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由于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加之房事不潔,感受穢濁之邪,濕熱邪毒下注肛門。濁毒濕熱蘊結,氣血郁阻,經絡不暢,濁邪凝聚肌膚而發病。治當清熱解毒、祛濕止癢、化瘀散結。
尖銳濕疣用單一療法不可能防止其復發,CO2激光燒灼氣化目前仍為治療CA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操作簡單,病灶較易去除,但復發率較高。卡介菌多糖核酸是一種雙向免疫調節劑,能提高血清IL-2、IL-6、TNF水平,這些細胞因子能輔助細胞增生活化,達到抗病毒的生物學效應。并能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的功能和NK細胞的活性,誘生白細胞介素、干擾素,因而具有增加細胞免疫,調節體液免疫的功能。
中藥內服及熏洗一定要按療程進行,中途不可間斷。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其療程短,痛苦小,復發率低,預期療效好,且簡單易行,故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消失,肉眼觀察贅生物消失,肛門內粘膜完全恢復正常,隨訪1年以上無復發者;
有效:癥狀緩解,皮損恢復不全或愈合后復發者;
無效:皮損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或加重者。
(責任編輯:admin)[下一篇:如何區分尖銳濕疣和尋常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