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尿常規
包括尿量、比重、顏色、酸堿反應、尿蛋白、尿糖的檢測和顯微鏡檢查等,大出血病人造成失血性休克,可根據尿量、尿比重變化來指導補液。
2.大便常規
包括肉眼觀察糞便外形、硬度、顏色、嗅氣味以及有無血液、顯微鏡檢查及細菌學檢查,如直腸腫瘤壓迫腸腔可使糞便變為扁平狀、變細,且伴有暗紅色血液或者粘液血便。急慢性腸炎的糞便可見粘液或膿血,糞便上有鮮血或者排便有滴血,色鮮紅者,多考慮內痔或肛裂等。
3.血紅蛋白,紅細胞數
主要反映病人的貧血程度和貧血性質,還可作為是否需要輸血的依據之一,內痔大出血而致嚴重貧血者,不考慮手術治療。
4.白細胞計數及分類
白細胞計數增多,表明機體對致病損害的防御反應增強,是大多數傳染病和炎癥過程的正常現象,如肛旁膿腫,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腸炎等,白細胞計數降低,常見于由氯霉素等藥物或x線等放射物質引起。
5.紅細胞沉降率
血沉增快,一般可見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敗血癥、嚴重貧血、活動性結核病、惡性腫瘤、定期檢查還可了解疾病階變化及治療效果。
6.血小板計數及出凝血時間
手術前常規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它對于鑒別出血性質也有重要意義。
7.生化檢查
在檢查肛腸疾病中,有時常須排除一些其他疾病的因素,如肝臟、腎臟、心臟等疾病,可作相應的生化檢測,在手術前肝功能、腎功能等生化檢查也是常規的檢查之一。
(責任編輯:admin)[下一篇:中西醫對痔瘡病因解釋有何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