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博醫院肛腸醫師溫馨提示:有效的肛裂的治療方法是許多患上肛裂的患者最為著急的問題,肛裂是發生在肛管皮膚全層的裂傷。病因多由大便干燥所致。發生部位多見于肛門后位或前位。男女老幼均可患此病。肛裂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疼痛和出血。其痛很有特點,即先于排便時突發刀割樣疼痛(由于糞便劃破肛管皮膚所致),然后短暫緩解,繼而出現長時間肛痛(由于肛門括約肌受刺激后產生痙攣所致)。臨床常見患者因怕痛畏懼排便,出現“怕痛--忍便--便干--更痛”的惡性循環現象。肛裂引起的出血也因撕裂血管的程度或多或少,常見因肛裂長期或大量出血而至貧血的病例,所以及早進行肛裂的治療很重要。
肛裂的治療方法如果在早期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肛管潰瘍(裂口纖維化,又稱陳舊性肛裂)、肛乳頭肥大(息肉樣瘤)、哨兵痔(皮贅增生)等三種病癥,繼續發展還可出現肛竇炎(肛門慢性炎癥)和肛瘺(肛門化膿性炎癥),與前三癥合稱“肛裂五特征”。也有因長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
所以對肛裂的治療方法提倡及早進行早期防治。有人一生不患肛裂,其經驗在于保持大便軟化,有按時排便的規律,無久蹲強努的不良習慣。這是預防肛裂的根本辦法。早期初發肛裂完全可以經保守治療而愈。比如利用粗纖維飲食或潤腸藥物將大便調理軟化,配合外用藥如2%生皮硝水熱浴,黃連膏、九華膏等外涂,若同時請專科醫生幫助上引流藥條,則康復更快,一般一周就能治愈。
對慢性反復發作的肛裂的治療方法適宜行手法或中醫的手術治療。手法治療即擴肛,可使陳舊性肛裂痊愈。中醫的手術分為結扎、掛線、側切等,由醫生根據病情選擇,可根治“肛裂五特征。”
注重食療:常食用粗纖維食物可刺激胃腸蠕動,有利于排便。一些具有補血潤腸作用的食物如桂圓肉、大棗、胡桃、胡麻、木耳、桑仁、松仁等可以常食,也可制成藥膳食療方食用,如桂圓肉粥、胡麻餅、松仁炒玉米、胡桃炒瘦肉等,可潤腸通便,促進裂口愈合。
調整心理:加強肛裂衛生知識的宣教,向患者祥細講解該病的發病機理、轉歸及愈后,以緩解患者的緊張心情,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從而保持心情舒暢、平和。
通暢大便:長期便秘是引起肛裂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保持大便通暢,對該病的預防至關重要,病人應養成每天排便習慣,定時排便,適當地增加戶外活動,必要時可服緩瀉劑,如液體石蠟、果導片等,也可選用中藥大黃、潘瀉葉等泡茶飲用,可使大便松軟以利排便,便后用熱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減輕疼痛,緩解病人的緊張心理,以利排便。
調理飲食:合理安排膳食,有利于保證大便通暢,膳食中應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少食或忌食辛辣和刺激飲食,多飲水可保證胃腸道有豐富的消化液分泌,有利于胃腸蠕動,防止便秘。
注意衛生:保持肛門處衛生、便后應及時清洗肛門,勤洗澡,勤更換內褲,可有效地防止感染,如出血量大,應到醫院就診,量少者應加強觀察,并注意食用補血的營養品及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堅持坐浴:便前便后均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溫水為43℃-46℃,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坐浴可使肌門括約肌松弛,減輕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吸收,有利于肛裂的愈合。也可選用中藥配合坐浴,常用的中藥處方有:
1、魚腥草、金銀花、野菊花、蛇舌草各20克,白芨30克,冰片5克,槐花或槐角15克。
2、丹參、黃芪、白芷、黃芩、黃柏、蒼術、當歸、川芎、元胡各20克,地榆、槐花各15克,冰片5克,制乳沒各10克。
3、赤芍、黃柏、黃芩、蒲公英、敗醬草、紫花地丁、金銀花、各30克,明礬、五倍子各10克。
4、制乳沒、仙鶴草、元胡、赤芍、苦參、防風各20克,明礬、五倍子各10克。
上述藥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納入冰片或明礬拌勻,待溫時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鐘,連續1-2周。
我們常常發現,青年婦女患肛裂的人數遠高于男性。一般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婦女妊娠時便秘,或生育時用力過度,引起會陰及肛門管的撕裂有關。有些未婚青年婦女也易患肛裂,尤其是月經期容易加重,這與青年婦女在月經期不注意休息和衛生,易引起肛門炎癥有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