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博醫院肛腸醫師溫馨提示:以肛門周期性疼痛,即排便時陣發性刀割樣疼痛,便后數分鐘緩解,隨后又持續劇烈疼痛可達數小時,伴有習慣性便秘,便時出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說:“肛門圍繞,折紋破裂,便結者,火燥也。”扼要闡述了因熱結腸燥,或因陰虛津虧而致大便秘結,排便用力,使肛門皮膚裂傷,隨后又繼發感染,逐漸形成慢性、梭形潰瘍。但也有因肛管狹窄、肛門濕疹、痔瘡損傷等感染而發病。
1.解剖學因素:肛門外括約肌淺部,從尾骨起,向前至肛門后方。肛門前、后方不如兩側牢固,容易受損傷。因此,肛門后部受糞便壓迫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環不足,彈性較差,肛門腺分布又較多,這些都是發生肛裂的因素。
2.外傷學說:干硬的糞便或異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膚的損傷,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學說:主要是肛門后部的肛隱窩感染,炎癥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膿腫破潰而成肛裂。
4.內括約肌痙攣學說:由于肛管部位損傷或炎癥刺激,使肛門括約肌處于痙攣狀態,致使肛管張力增強,易損傷成肛裂。
5.肛門狹小學說:肛管皮膚在發育中遲緩,生成肛管狹小,易損傷成肛裂。
女性夏季肛裂居高不下的原因
婦女相對較男性挑食,夏季炎熱,飲食又不多,大便沒有規律,多數有便秘病史。
二:有些未婚婦女也較容易患肛裂,特別在月經期更易加重,可能是月經期沒有很好休息和注意經期衛生,在夏天,細菌繁殖快速,經期衛生不好會引起肛門局部炎癥,導致肛裂。
三:中青年婦女遇上生育關,妊娠后活動相應減少,腸蠕動減弱,極易產生便秘,干硬的糞塊易擦傷肛管皮膚引起局部感染。
四:在分娩時常常因用力過度,容易撕裂肛管會陰部位,引起疼痛和出血,產生肛裂。
①感受風火燥熱邪氣:燥火結于胃腸,灼傷津液,糞便堅硬干結,難以排出,強努而損傷肛門,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復加深,久不愈合,導致肛裂。
②濕熱蘊結于肛門:外感濕熱邪氣,內積醇酒肥甘,以致濕熱蘊結胃腸,下注肛門生癰,癰潰不愈而成肛裂。
③血虛腸燥:老人、產后及貧血病人,血虛腸燥而為便秘,最易發生肛裂。
這三類人易患慢性肛裂
1.年輕人內括約肌的敏感度較高,加上飲食、生活不規律,較多,所以發病率高。
2.兒童肛門括約肌尚未發育成熟,飲食中蔬菜和粗纖維食品少,糞便較粗硬,同樣也會多發。
3.女性的會陰部括約肌較薄弱,經期盆腔充血,回流不暢,再加上分娩時一用力,導致肛管缺血易撕裂。
肛裂復發的五大原因
①肛裂內口處理不當:內口沒有找準確,或沒有把感染的原發灶即內口徹底清除。
②肛門腺處理不當:肛門腺感染是肛瘺的重要病因,因此,要切除干凈內口,以及內口附近有炎癥的肛門腺及肛門腺導管。
③瘺支管及其瘺空腔清除不徹底:即在手術中沒有刮干凈壞死組織或清除支管,即可導致復發。
④內口復雜:即瘺內口二個或二個以上時,尋找內口不完全,導致復發。
⑤新生成的肛瘺:多為患者因肛門腺感染,又發生了肛周膿腫,導致新的肛瘺,而被誤認為是復發,在臨床中不難鑒別。
女性產后易肛裂的原因
① 分娩之后長期臥床休息,很少活動、腸蠕動減慢,同時懷孕時腹壁擴張,產后腹壁松弛無力、腹壓降低,這都會使腸內容物易停滯在腸腔里,難以排出。
② 產后飲食欠得當,過多地進食精細食物,不吃或很少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有些人還飲水少。
蹲廁所看報紙容易肛裂
肛裂多發于中年人,但也可發生于老人及小兒,一般來說,肛裂患者大都伴有便秘,很多便秘患者,由于用力排便等造成肛裂。
便秘因素:在肛裂的發病因素中,便秘是最大的禍根。直腸內長期滯留宿便不僅可誘發直腸癌,而且糞便堆積還影響血液循環。患者用力解出干燥糞塊,必然會使肛門承受較大壓力,產生裂口、脹腫等一系列病理改變。
蹲位看報:上廁所時,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喜歡下蹲位看書看報,造成下蹲和排便時間延長,容易造成肛門直腸內瘀血而誘發疾病。上廁時吸煙能緩沖大腦的排便反射,極容易造成便秘。排便時用力過猛,一些人不管排便感受是否強烈,盲目不停地猛力努掙,只能使直腸肛門和盆底肌肉增加不必要的負擔與局部瘀血,導致肛裂的發生和發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