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肛瘺系指與肛管或直腸腔相通的瘺管而言,肛瘺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破潰后的后遺癥。瘺管一端通于肛管內肛竇和肛腺的感染灶,稱內口;另一端通至肛門周圍皮膚,稱外口。
民間根據它的主要癥狀,是從肛門周圍皮膚上的瘡口不斷地向外流膿和膿血,就像破房子經常漏水一樣,故古人把它命名為“瘺”。嚴重的肛瘺見糞便流出,故人們更形象的比喻稱之為“老鼠偷糞”。
瘺和竇不同,瘺是在體內和體外有兩個瘺口互通的管道,它可以向體外漏出分泌物和膿汁。竇是有竇底,只有一個向外開口的竇道漏出分泌物及膿血的特點。臨床上瘺管與竇道是有所區別的,切不可將二者混為一談。
肛瘺是怎么樣形成的?肛瘺的形成,是肛門直腸周圍膿腫發展的必然結果,形成肛瘺大致要經過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肛隱窩、肛門瓣感染發炎。開始僅限于局部的炎癥,這時若未能及時治療,炎癥即可以向肛門周圍蔓延。
第二個階段,炎癥從局部的肛隱窩和肛門瓣開始,逐漸蔓延擴散,形成肛門直腸周圍炎。如果炎癥不能得到控制,就可能侵入到抗病能力低的組織間隙之中。
第三個階段,由于肛門直腸周圍組織間隙的抗病能力下降,便成為病菌入侵、擴散、積聚繁殖的地方,致使這里的組織容易感染發炎,正不勝邪,而形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若肛門直腸膿腫在早期能夠處理得當,往往可使膿腫消散治愈,不遺留后遺癥;如延誤早期的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組織壞死膿液可順其局部間隙擴散,使病情加重復雜化,因此應盡早手術切開引流,使膿液排泄,控制炎癥發展。
肛瘺是怎么樣形成的?第四個階段,肛門直腸周圍膿腫自行破潰或經切開引流換藥處理后,膿腔雖逐漸縮小,但潰瘡卻久不收口,這時腔壁已形成結締組織增生的堅硬管道壁,中間遺留之空隙,這就是瘺道,膿液經常順從瘺道流出,反復感染,反復發作,經久不能自愈,而成為瘺管。
(責任編輯:admin)[下一篇:肛瘺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