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的大部分患者都是一些小孩,家長看到小孩心疼的不得了,對于治療脫肛的方法也是迫切的想要知道哦,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兩種治療脫肛的方法。
脫肛又稱直腸脫垂,是指小兒肛管直腸甚至部分結腸移位下降外脫。《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患肛門脫出,多因利久腸虛冷,兼用躽氣,故肛門脫出。”小兒血氣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以致中氣下陷,不能攝納而致脫肛。治宜內服益氣升提之劑,如補中益氣湯。針灸:取百會、足三里、長強、承山等穴。本病雖多見于小兒,但年老體弱者亦多發生。
1.烏龜頭小兒脫肛治療的方法
[方劑] 烏龜頭。
[制用法] 將烏龜頭放在瓦上,用溫火焙干,注意不要燒焦,研成細末。每天服2 個,早、晚各1個,白開水沖服,一般6-8個可愈。
[療效] 用此方治療小兒脫肛18例,方法簡便、經濟、效果好。
2.苦葉苗根膏小兒脫肛治療的方法
[方劑] 新鮮苦葉苗根60-80克。
[制用法] 上要洗凈,置鍋內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左右,去渣,繼續熬水收膏,隨即攤于白布上。貼患兒囟門。視患兒年齡,布塊可剪成直徑為5-7 厘米的圓形。貼前剪去患兒囪門處;長發洗凈污垢。
[功效] 清熱解毒,外用固脫。
[驗證] 一般貼1-2天可見效,最長3-5天固脫。固脫后不可揭去要膏布,待其自行脫落(約需1個月左右)以鞏固療效。
小兒脫肛治療的方法很重要,但是提前預防也很重要,想要做到提前預防小兒脫肛可做到如下幾點:
①新生兒不要打“蠟燭包”,應該讓小兒肢體,尤其是腰腿能自由運動,以增強各部位肌肉韌帶的力量。對安靜不好動的小兒,家長應幫助做嬰兒操,可以有效地預防本病發生。
②對繼發于腹瀉、便秘、膀胱結石病的患兒,應盡快治療原發病,脫肛可隨之自愈。
③治療期間嬰兒排便應取臥位,可伸直大腿呈把屎姿勢,小兒可采取坐高盆,盡量伸直大腿的姿勢,或叉開雙腿,取站立位排便,總之,盡可能避免蹲位排便,亦盡量不要讓小兒蹲位玩耍。
④每次排便后,用溫開水清洗脫出的肛門直腸,應輕輕揉推上去。
⑤平素防止便秘或腹瀉。
⑥避免感冒用力咳嗽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