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本風趣幽默的小林常常是獨自坐在辦公室的角落里,似乎有什么心事。原來,他跟女朋友吵架了,女朋友嫌他不講衛生,身體上老有一種臭味。對此,小林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一年前,小林因一些項目要經常陪客戶赴宴、飲酒,加之平時愛吃辣椒,漸漸他發現肛門經常腫脹、疼痛,當時以為是“上火”并沒在意,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內褲總有種糞臭味,不管每天怎樣沖洗、換衣,這氣味都無法消除,為此他心里也特別扭,尤其是在辦公室或公共場所,老擔心別人聞到自己身上的臭味,也就盡量遠離大家。而與女朋友有時難免有些親密行為,于是遭到女朋友的嫌棄。小林最近還發現肛門有一黃豆大小的突起物,壓之有少許分泌物流出,無明顯疼痛。
“臭男人”的根源———肛瘺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肛腸外科任東林教授說,小林患的是“肛瘺”,有時也稱之為“肛漏”,是“肛門直腸瘺”的簡稱。它的名稱是以發病形態命名的。這是因為其癥狀主要是從肛門周圍皮膚上的傷口(瘺口),反反復復、淋漓不斷地向外流出膿液、膿血甚至流出糞便,因而稱為“漏”。
任東林教授比劃著說,人體大腸的末端是直腸,直腸下連著肛管。直腸下端與口徑較小的肛管相接,黏膜呈現了8~10個隆起的皺襞。由于肛管黏膜上有許多“陷阱”,因此肛管容易受傷及感染,特別是大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長,變得又干又硬時,易對黏膜造成損傷。損傷后若不及時處理,便形成膿腫。膿腫逐漸向外擴張,“鑿出”一個或多個“旁門左道”,便形成了“肛瘺”。
雙管齊下治療“肛瘺”
大多數肛瘺是肛周膿腫的后遺癥,肛腸外科彭慧博士說,肛瘺形成之后,肛門周圍的外瘺口不斷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排出。時間長了,當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瘺管內膿性液體不能排出,即形成膿腫。這種由于引流不暢形成的膿腫,往往是“疼痛———流膿———緩解”反復出現,這是肛瘺臨床表現的特點。由于膿液不斷浸漬肛門周圍皮膚而引起瘙癢,有時可伴發肛周濕疹。
任教授表示,肛瘺治療有藥物、手術療法,藥物療法主要為服用中西藥、局部坐浴及藥物外用,一般可減輕癥狀,控制炎癥,但不能徹底治愈。治愈肛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手術,越早做效果越好,建議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以免發展為復雜性肛瘺或癌。同時,應排除由結核、腸克羅恩病等特異性炎癥引起的肛瘺。
惡變不多,但仍要警惕
任教授指出,雖然從大量的臨床資料來看,多數肛瘺是不會癌變的,但仍有少數肛瘺病人可發展為惡性病變,特別是近年來,有關肛瘺十年以上惡變為癌的報道增多。其導致癌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長期的慢性炎癥刺激。炎癥的長期存在,使得膿性分泌物及糞便從瘺管排出,從而刺激組織細胞異常增生,導致惡性病變。
2、細菌感染。細菌長期存在于瘺管內,特別是綠膿桿菌或結核桿菌感染,可不愈,從而導致癌變。
3、藥物刺激。長期、大量使用各種局部外用藥,經常刺激局部,導致癌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