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通常發生在肛門瓣和肛門緣之間,內括約肌最下部淺面。初起只是肛管皮膚裂口,有的裂到皮下組織或括約肌。裂口呈線形或梭形,將肛管擴張,則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緣整齊,底淺有彈性,由縱肌將裂底與內括約肌分開。如治療得當,可以痊愈。
由于內括約肌常痙攣收縮,裂口供血不足,且受到糞便和肛腺分泌物的刺激、感染,使裂口邊緣增厚、周圍充血、底硬,可見內括約肌環肌纖維。感覺敏感,輕微刺激可引起劇烈疼痛。
裂口下端皮膚因炎癥改變,淺部靜脈和淋巴回流阻礙,引起水腫和纖維變性,形成結締組織外痔。裂口上端肛門瓣和肛乳頭水腫和纖維變性,形成肛乳頭肥大。裂口的側緣纖維變硬,周圍組織發生膿腫,破潰到肛管,形成肛瘺。裂口底部內括約肌纖維變性明顯,處于痙攣狀態,肛管壓力增高。總之,肛裂可見到裂口、結締組織外痔、肛竇炎、肛門梳硬結和瘺管幾種病理改變。顯微鏡下可見肛管皮下肛竇通道、上皮樣囊腫、肛腺、腺管進入平滑肌和纖維變性。
肛裂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出現肛管潰瘍(裂口纖維化,又稱陳舊性肛裂)、肛乳頭肥大(息肉樣瘤)、哨兵痔(皮贅增生)等三種病癥,繼續發展還可出現肛竇炎(肛門慢性炎癥)和肛瘺(肛門化膿性炎癥),與前三癥合稱“肛裂五特征”。也有因長期慢性炎性刺激成肛管癌的可能。
肛裂患者除了便血以外,經常還伴有肛門疼痛,嚴重者疼痛可持續數小時,十分痛苦。患者常常試圖通過久忍大便,減少排便次數來減輕痛苦,結果反因糞便在大腸中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重吸收而變得更干硬,再次排便時對肛裂創口的刺激更大,可引起更劇烈的疼痛。
預防肛裂的關鍵是解決便秘。一直以來,飲水療法是防止便秘最有效而價廉的方法。按成年人的生理需要,每天攝入的液體量應達到2000-3000毫升,這在秋季氣候干燥時顯得格外重要。飲用的可以是白開水、淡鹽水、蜂蜜沖水和飯前飯后的湯水。不宜過多飲用濃茶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因茶葉中的鞣酸可以收斂澀大便;而咖啡因則有利尿、加速水分丟失的作用。在飲食方面,宜多進食一些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甘薯、麥片等。粗纖維食物能軟化大便,增加排糞量,并刺激結腸蠕動。部分肛裂患者僅通過上述方法,癥狀即能緩解。
符合生理要求的排便時間是早晨起床或早餐后。經過一夜的消化、吸收,糞便已儲留在乙狀結腸。起床所產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餐后產生的“胃結腸反射”可使結腸蠕動波增加,結腸內壓增高,產生便意。此時可以不增加腹壓,順利地將糞便排出。因此,在正常生活中應合理安排好時間,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得過肛裂的朋友都知道,肛裂給患者帶來的不僅是生理上的疼痛,同時還伴著精神上的壓力,給肛裂患者帶來了莫大的煩惱。專家總是說,肛裂是一種嬌氣的病,一定要小心護理才能好,那么肛裂患者應該如何護理調養呢?
1、在護理上首先要解除精神顧慮。一些人害怕排便時的肛門疼痛就推遲排便時間,這樣適得其反,因時間越長,大便越來越干,反而增加排便的疼痛。應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每天大便一次,糞便不會干、疼痛可減輕。同時可借助藥物和食物來軟化大便,減輕排便對肛門的擴張,亦可減輕排便時的疼痛。
2、服瀉藥時要注意適量,量過多時,糞便過于稀薄,一日排便數次更會增加對肛門的刺激。同時,不能依賴藥物來幫助排便,因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瀉藥一停大便就更加秘結,容易形成頑固性便秘,使肛裂越來越重。所以防治便秘不能依賴瀉藥,要以調理飲食為主,香蕉、生梨、蘋果、桃、杏、瓜類等水果,芹菜、韭菜、竹筍、茭白、青菜等蔬菜,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維生素,每日適量選食可使大便柔軟而容易排出,以便減少對肛裂創面的刺激,促進愈合。對刺激性食物如酒、煙、辣椒、榨菜、姜、蒜等應忌食或少食。
3、許多產后女性易得肛裂病,是因為妊娠期宮體增大,直腸受壓,肛門部血液循環受影響,產后盆腔空虛、腸腔擴大、糞便集聚;同時產后飲食精細,缺少纖維素,使糞便干燥;又因產后臥床、腸蠕動緩慢,數日不想大便,導致便秘。排便時干硬的糞塊撕傷肛門引起肛裂。所以妊娠期尤其是產后時期要特別注意軟化大便,保護肛門。
4、另外,便后熱水坐浴是防治肛裂的有效簡易措施,肛裂便后的長時間疼痛主要是內括約肌痙攣所引起,用熱水坐浴后通過熱的物理作用可使痙攣緩解而使疼痛好轉,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肛門部一定要浸泡在熱水里,既能解痛又可洗凈肛門污物,如有條件采用藥物熏洗坐浴效果更佳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