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隱睪吃藥管用嗎
隱睪癥治療包括保守治療(也就是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可以采用人絨毛膜促性腺素(hCG)或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治療,其用量、用法與療程必須由專科醫生控制使用,并且嚴密觀察療效及其副反應。患者切勿自行服藥。
專家表示,藥物進行隱睪癥的治療目前最常用到的是激素治療如GnRH及hCG,可以幫助睪丸下降。隱睪的位置越低,藥物治療的成功率越高,摸不到的高位隱睪很少能通過激素治療而下降。一般而言,藥物治療成功率約有20%。
隱睪癥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效果好、徹底解決問題。但手術治療的操作方法要根據每個患者隱睪所在部位及局部解剖組織結構情況而定。所以,有的患者一次手術牽引隱睪進入陰囊內,也有的患者需要Ⅰ期手術與Ⅱ期手術才能成功到位,還有少數患者無法將隱睪牽入陰囊內,只好做自體睪丸移植術。更有極個別年齡較大的患者,術中發現隱睪已經變性或者惡變,必須切除的,這就取決于每個隱睪患者的具體情況了。
總之,隱睪癥是男子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希望家長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而遺憾終生。
隱睪的癥狀是什么?
指的是嬰兒出生2個月以后,雙側或單側睪丸沒有下降到陰囊內的一種畸形狀態。隱睪癥分真性隱睪和假性隱睪兩種。假性隱睪是指在陰囊內膜不到睪丸,但陰囊上方或腹股溝部可膜到睪丸;真性隱睪不但在陰囊內膜不到睪丸,就是在陰囊上部或腹股溝處也摸不到睪丸,其位置過高,常位于腹腔內。不論是真性、假性隱睪,還是雙側、單側隱睪,統稱為隱睪癥。
胚胎時期,睪丸位於后腹腔內,大部份男胎兒在母親體內約八個月大時,睪丸會下降至陰囊內。所以正常男性的睪丸是位於陰囊內的。如果您觸摸陰囊時,未能發現睪丸,就有可能是所謂的隱睪癥。隱睪的病人未降的睪丸大部份在腹股溝,少部份在后腹腔,因為睪丸未降入陰囊內所以陰囊發育也會較差,左右有時會不對稱。
隱睪的主要危害
專家指出,要正確認識隱睪病癥,及早治療,隱睪危害不可小覷,主要癥狀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1.睪丸萎縮:睪丸未下降至陰囊內,生后2年內還只有輕度的組織改變,在2~5歲以后就會引起睪丸發育不全或萎縮。兩側隱睪可使90%的病人不育。
2.惡性變:隱睪患者惡性變的危險較正常陰囊內睪丸大20~48倍;而腹腔內睪丸惡性變的危險較腹股溝睪丸大5倍。睪丸先天性缺陷以及睪丸處于不正常的位置、周圍溫度較高是隱睪發生惡性變的原因。
3.易外傷:睪丸位于陰囊內,活動度較大,外傷的機會較小。位于腹股溝的睪丸,當腹肌收縮時腹股溝管也收縮,其中的睪丸即受到擠壓。腹腔內睪丸也經常受腹壓改變的擠壓。
4.睪丸扭轉:隱睪之睪丸可能有睪丸引帶、提睪肌附著異常或睪丸鞘膜的附著異常,易于發生睪丸扭轉。
5.其他:隱睪患者大約65%合并斜疝。
6.空虛的陰囊可引起自卑感、精神苦悶、性情孤僻。
隱睪治療刻不容緩
隱睪不及時治療,后果觸目驚心,它可帶來很多并發癥。根據研究,出生1歲內未降睪丸與正常沒有多大區別,但25歲以后未降睪丸有20%完全缺乏精原細胞,生精細胞數量比正常睪丸明顯減少,有的甚至會出現睪丸萎縮、變性和造成睪丸惡性腫瘤。據統計,隱睪患者發生睪丸惡性腫瘤的幾率,約是沒有隱睪者的4倍。
若不在3歲以前早期糾正隱睪,患者可出現少精或無精。單側隱睪患者在青春期后才接受手術治療的,有83%的患者術后精子密度低于正常人;在青春期前不同年齡段,進行睪丸固定術治療的患者,仍有75%的雙側隱睪患者和50%的單側隱睪患者,精子數目會低于正常人。因此,隱睪治療必須及早,一時不可延誤。(責任編輯:admin)
[下一篇:隱睪治療要盡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