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頭部外傷引起的腦梗死謂之外傷性腦梗死。這種病多見于青少年,均有頭部外傷史,神經系統定位體征多出現在傷后24小時以內。而傷后2周或立即出現癥狀者較少見,腦血管造影,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幫助確診。
近年來,由于CT的廣泛應用,小兒外傷性腦梗死的診斷率明顯提高。其發病機制,與動脈內膜損傷及血管痙攣有關。頭部外傷時,頭頸部突然的伸屈活動,造成頸部血管的牽拉,使血管壁挫傷或內膜受損,一方面直接形成創傷性血栓;另一方面可反射性的引起血管痙攣。血管痙攣本身為血栓形成提供可能。同時,因為血管損傷、痙攣,或血栓形成產生缺血改變,損傷的血管壁可成為延緩形成血栓的部位。血栓擴大或血栓脫落,栓塞了基底動脈或大腦后動脈,從而引起腦梗死。
另外,外傷性腦梗死也可能與夾層動脈瘤形成有關。腦血管內層與中層之間,由于外傷損害后,血流撞擊作用,導致內膜與中層進行性分離,而形成夾層動脈瘤,血管腔進行性狹窄,最終導致血管閉塞。而小兒由于腦發育不健全,加之血管纖細等生理解剖特點,輕微的外傷性打擊,就可引起顱內深穿支及分支血管閉塞而發生腦梗死。
(責任編輯:admin)[下一篇:什么叫大面積腦梗死 它與腦出血如何鑒 ]
